今天自考在线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高考、院校招生考试、招生简章、报名入口、录取分数线的相关文章!
一、学习和考试时间的调整
1。政策解读
从2020级开始(2017年9月初一)
考试时间:调整为每年1月和6月底7月初。
考试时间:调整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和高考时间的1月份。
2。政策分析
两次考试时间调整:11月初至次年1月;从四月初调整到六月初
复试时间与高考时间同步。先考后考(7-8号英语高考,9-11)。高考时间由原来的2天改为5天。高密度的压力和过度的疲惫都不利于考生的发挥。
对于优秀生(竞赛生除外),只能按照“英语(初试)成绩+初试成绩”报考高三位一体。所以现在的新高三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2020年1月的考试!考不上就不能参加心仪名校的三位一体!
另外,2020年的省三位一体也会相应调整。
二、学习和考试时间只有一次,选修和考试分离
1。政策解读
从2020级(2017年9月初一)开始,学习和考试是分开的,英语仍然是两用的。(在此政策之前,前三名学生选择的科目是两用的:前70分用于学习和考试,总分70+30用于考试赋分。)
以前一考两用,有两次考试机会,按最高分算,现在只有一次。从2020级开始实施。
2。政策分析
学考分离:无论学生选择哪三门科目作为高考选修科目,普通高中课程中的语文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技术(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相结合)全部9门文化科目都必须参加学考。
学业考试只有一门:2019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,只能参加9个科目的一门学业考试。如果他们失败了,他们可以增加他们的机会。
所以第一次考试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!
2019年9月初二、初三学生不执行上述政策。
三。学考初试最多选修三门,二年级可选修三门以上
1。政策解读
从2020级(2017年9月初一)开始,初试最多三门。在这个政策之前,学生的前三门考试最多有四门。
2。政策分析
总体来说,对大部分同学影响不大。按照往年的情况,高一每个学校都必须开设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文化、政治、历法、地理八门文化课。大部分学校选择开设技术和生物一科,少数学校或班级10科全部开设。
作为一名学生,我应该如何选择学习的科目和时间?
以八门文化科目的开设为例:如果一个学生准备考高三的政治和历科,那么他大一就可以考物理、化学和地理。
当然,也有考生不选择考的科目。第一次考试只有两科。我该怎么办?
比如一个学生想考高三的物理和地理,可以先考高一的化学,如果学校开设了技术或者生物,可以的话也要考。
先不考地理,考物理。因为物理是大部分学生高一必考的科目。对于中学生来说,高一物理考试很容易得AB。高二物理考试的时候,你们都会和考生竞争,考AB的难度会更大。
四。在选修科目中增加“必考二”和“必考三”
1。政策解读
方案一:申请本校本专业,必须指定选修科目。
方案二:报考本校本专业,必须选修指定的两门科目。
方案三:申请本校本专业,必须选修三门选考科目。
高校对选考科目的新要求,从之前三届的无科目、三选一、二选一、三选一四类,变为2020届(9月份高三)开始的六类,增加了必考科目二和必考科目三,也就是说增加了只有两到三门科目才有资格参加考试的专业限制。
同时,教育部规定,无论什么层次的高校,13类工科、5类理科、1类管理类必须考“物理”科目,才能报考。
2.政策分析
比如2019年北京大学三位一体入学考试,要求考生在物理、化学、政治、历史四科中选择“物理”和“历史”中的一科,而不是生物、地理、技术。
2019年,三一清华招生理工科考试“数学+物理”或“数学+化学”,文科考试“数学+历史”。
上海交通大学理工科“数学+物理”,上海交通大学文科“语文+数学”,国科大、中科大“数学+物理”。
如果想冲击高水平院校的优秀生,还是按照“物理+化学+生物”或者“政治+历史+地理”的传统组合来选考比较好。
想学工程学的学生必须学物理。
想学临床医学的同学一定要选化学,一定要在“物理+化学”或“化学+生物”两个组合中选一个。
如果想报考警校,必须选择政治学科。
自考在线(www.zikaoonline.com)为考生提供网上报名系统入口及报考时间,中专、高职、职业教育、专升本、学历提升、成绩查询、历年真题下载、函授、模拟试题、课程资料等服务。